月是故鄉圓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辛苦也值得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生命的序言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少小離家老大還恩
親已逝情何堪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理想熱忱與方法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藝術行政與
國內藝文機構的發展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山頂的對話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湖山攬勝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反省是良師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生活裏的選擇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積極和消極的影響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請先對自己負賣
 
 
少小離家老大還恩親已逝情何堪,恩親已逝情何堪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時代的巨輪不斷的前進,輾碎了無情的歲月,留下了痛苦的痕跡,又將帶給人們新的希望。
一九四八年底,當時國共決戰前夕,大陸烽火四起,恐怖的謠言到處散播,國府控制地區,民心 士氣日益低落,大家紛紛做南下逃亡的準備,年少方在中學就讀的我,因早年喪父,一個家在寡母撫養帶領下,幾個年幼無知的兒女,更是充滿了無助與惶恐。
人的一生前途,彷彿由命運之神的手在推動,當此惶然不安之際,我的兒時鄰友王仲達大哥,突然來到我家,拉著我的手,就像自家兄長對幼弟般的關懷,他告訴我們大局情勢不好,他 所服務的空軍十大隊,即將有撤退台灣的準備。如果我能同意,他可以先為我登記眷屬,到時再隨同前去台灣,他並真切地向我母親說明,以他的看法,很快的戰火即將包圍南京,他還是帶著 我避開為宜,以後環境平靜下來,可以再做其他打算。仲達兄這種急難相扶持的友情固令我衷心感激,但另一方面,要我在頃刻間便與相依為命的慈母分離,在家庭親情上,確是一件無法承受 的煎熬,在別人看來是一個機會,對我的家庭卻是痛苦猶豫的磨折,此後就在情勢日益危急,每天各地聽到敵軍殺人放火的傳聞,早已令人嚇破了膽,愛子心切的家母,不管自己的內心如何痛苦,最後還是決定,讓我這陳家唯一香火繼承的男孩,先行離開即將戰火波及的危城,並抱著他日轉危為安,得能家圜重聚的一線希望。想不到這傷心的一別,竟造成日後長達四十餘年,生無以為養,死無以為葬,永遠無贖的遺憾。世間人子之痛,孰有甚於此哉!
我清楚的記得,離家前夜,家母她老人家徹夜未眠,噙著淚水,為她即將分別的愛兒,一針又一針的縫製寒衣,因為她老人家知道,寒冬將屆,惟有慈母的溫暖,可以讓愛兒免受寒苦。猶憶童年兒時,曾熟記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,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,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」的詩句,此情此景,總是令我傷心欲絕!
也記得在山雨欲來圍城前夕,我曾走向紫金山,告別中山陵,隻身步行到挹江門外,在下關岸邊徘徊良久,眺望那滾滾的長江,留下最後的一瞥,唉!從此難矣,重回我的故鄉,重回到我母親的懷抱,又將是何年何月!
艱苦的歲月雖是特別難熬,四十年的光陰,卻又消逝得迅速而無情,兩岸經過長期驚濤駭浪的對峙,一下又變回雲淡風輕的局面,政治家的智慧,使得兩岸關係,一夕之間春到冰融,自此 以後,中國社會有了重大轉變,退守台灣的國府老兵,可以不計前嫌安然返鄉,且能受到歡迎, 而和平統一,更是雙方可望進一步接談的論題,對於飽經離亂之苦的廣大中國百姓,無異是個天大的好消息。每天看到新聞報導,儘是在兩岸機場港口的地方,那些老兵返鄉悲歡離合感人的鏡 頭,誰無父母,誰無親友,誰又願長期承受離鄉背井的痛苦!此時兩岸掀起探親的熱潮,遊子賦 歸情切。但歸鄉的禁令雖告解除,個人卻以歷史博物館館長的公職,仍在限行之列,公私既已無法兩全,自忖個人長期從公,對於工作付出已久,便有了提前退離的念頭。當此之時最令我難忘的,便是我的長官在此重要關頭,給了我一項雪中送炭人性化的關懷,特別批准我以兼任教授名義,前往北京出席學術會議,藉著這個機會,終於使我實現了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返鄉宿願。
也許經歷了太久的挫折和失望,直到踏上了從香港轉飛南京的班機,自己才敢相信這回不是夢!機身一路上爬,我也體驗著近鄉情怯的滋味,一顆脆弱的心,既是歸心似箭,又不敢承受即 將面對不幸的一切。最後機長宣佈到達南京的一刻,不免使我的心情格外激動,當機身劃破雲層,剎那間,故鄉山河大地重現眼前,現在我又回到了 一個渴望已久,自己生長的地方啊!此時面對著自己的故鄉,卻又感覺著陌生,因為我離開它已有半生的時光,多麼漫長又難熬的歲月啊!隨著機身緩降盤旋,俯瞰著窗外長江滾滾如昔,中山陵寢巍峨雄峻,故鄉的街道依稀可辨, 但我心中知道,我將再也見不到我兒時的親恩與家庭,和我日夜思念的母親,每憶及此,總是無 限心酸,萬感交集。此行為返鄉探親之旅,返鄉之願雖告完成,但親恩已逝,此情何堪?當我跪拜在母親的墓前,泣難成聲,但覺自己百罪莫贖,子欲孝而親不在,人生有太多的不幸與無奈, 總是問天無憑,惟有遺恨吞聲。多少人遭受時代遽變,付出慘痛,今後我們惟能寄望的,便是我 們的子孫,能記取此一歷史慘痛的教訓,永遠揚棄戰爭的罪惡與不幸。
停留故鄉期間,睹物思情,每天都是憂愁的暗自緬懷往事,想到自己的慈母陳孫瑞珍老太 太,她老人家一生,可說是不幸時代的一位平凡又偉大的女性,家父同甲公早年不幸逝於日本侵華戰亂,家母便一肩挑起撫育子女的重擔,家中唯一戰火留下的一間房舍,微薄的租金,對著暴漲的物價,無以維持家計,為了養家活口兒女的教育,家母每日晨昏出入縫紉工廠,長年以來, 靠著自己雙手撫育嗷嗷待哺的兒女,雖是艱辛備嚐,但卻從無任何尤怨,鄰里親友莫不稱讚家母的賢德。
記得那時在家裡圍繞母親膝下的,儘是弱小的一群,二姐桂蘭隨夫婿何堯基先生南下,利華幼妹尚在小學就讀,大紅桂珍帶著女兒夏玲、幼子志強,以無父照顧,均依附來家生活。當時我目睹家庭苦況,心中憂戚萬狀,總想一俟完成階段學業後,便應即早挑起家庭重擔。此後命運作 弄,不幸時局愈亂,家母為了保護愛子的安全,忍痛的將我遠托他鄉,我想她老人家強忍悲痛, 唯一的願望,就是等待她唯一的愛兒能上進自立,早日平安歸來,如今不肖的我雖已遲遲來歸, 然而盼子心切的老母,卻撒手歸西遺憾而去,再也無法等到愛兒返鄉的願望。
想到此次返鄉之行,雖是時空劇變,恍若隔世,但難得兄妹、舅甥、同窗友人久別重聚,稍 慰生平。然而我不願聽到的卻是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,不免令人觸景情傷,不幸再也不能見到的母姊,早已長眠地下,可憐一杯黃土,怎不令人心碎。天涯無方的遊子啊!縱然哭盡了西江之水,也喚不回失去的親情!
此身的遭遇,使我體驗到近時頻傳老輩返鄉身心倶碎的事故,由於此行幸有小女韻明全程隨行照顧,妻內斐莉以及長子泰民、次子泰偉等的精神支持,使我在此哀愁籠罩的日子裡,得以平安的完成返鄉的風霜之旅。

餘生之年,本已無求,惟願述此際遇,期以喚起世人醒覺,也以告慰慈母在天之靈。

 


TOP
陳康順的維基百科檔案歷史博物館歷任館長政府出版品頁面:當代的難忘藝文人物
版權所有 ©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.